close



【大紀元2016年01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林萌騫台灣南投報導)喜歡赤腳踩踏在土地上的厚實感,甘先生和太太帶著小孩,一大早就從嘉南平原開車來到入山前的最後鄉鎮水里,9點鐘坐上前來接駁的四輪傳動車,進到信義鄉地利村的巴庫拉斯已經10點多,開始展開2天一夜就地取材、簡單料理、尊重土地、保護自然生態的返璞之旅。

「來這裡做呆人」,第6次從台北都會區過來的何先生則說,一直想再找第二個像這樣的地方,很生態、很自然的,可惜至今來還沒找到,所以也就一次又一次地來巴庫拉斯,整天甚麼事都不做,就是享受這裡的生態環境。

何先生很有呼朋引伴的魅力,這次一招呼就組成了一個8人團,早上從台北坐7點多的國光號下來,由巴庫拉斯生態農莊莊主宋賢明接駁進來時已近中午,何領隊組團的原則:「一趟路這麼遠,至少得住2個晚上才盡興。」他表示,這是全台都很難找到的生態景點。

「車子能直接到就不稀奇了!」鳳凰谷鳥園於民國102年元旦併入科博館後轉型為生態園區,這次是首度到巴庫拉斯舉辦志工生態研習,由達瑪巒休閒觀光服務中心經理金雅惠導覽部落文化和生態環境,以四輪傳動車帶領40位志工造訪黃金山、合流坪、巴庫拉斯農莊及阿順伯,第一次來到巴庫拉斯秘境的志工都覺得很high。

巴庫拉斯社屬於布農族卡社群,意指河岸平坦之地,部落的形成是由北端的文文社和西端的加里模安社遷徙而來,日據時設有教育所,當時有辛姓、元姓及米姓等家族居住於此,西元1936年前後,被日本人強遷到雙龍、地利和潭南等部落。


在巴庫拉斯經營人文生態旅遊22年的宋賢明。(黃淑貞/大紀元)

民國83年,宋賢明進來時,整個區域根本沒有人跡,完全處於未開發狀態,他一個人從阿里曼就開始步行,經過20年,整個農莊的一切都是從無到有的過程。經過他20年的苦心經營,現在,巴庫拉斯已成為人文生態體驗的熱門景點。

宋賢明表示,巴庫拉斯的生態之所以能保持原始自然風貌,是因為進出只有一條四輪傳動才能走的小山路,將現代文明和喧囂擋在外面;喜好人文生態返璞之旅的遊客,可在此體驗清朝和日據時的人文景觀及原始的山林和河川生態。

人文



關門古道第一個景點土虱灣。(黃淑貞/大紀元)

清朝關門古道從拔社埔就開始了,第一個醒目的景點就是土虱灣,濁水溪在這裡形成一個大X型,信義鄉的雙龍村和地利村隔溪相望,從地利村這一邊的虎跳岬往下俯望溪谷,雙龍村向河床突出的土虱頭,具象又逼真地讓遊客都不得不停下來按下快門,留下到此一遊的印記。

虎跳岬附近有座咕咕山,相傳日本人要撤離時在此埋藏了很多金塊,預備他日再回來挖,所以又名黃金山。宋賢明說,原住民挑東西到這裡已是傍晚時分,常會聽到貓頭鷹的咕咕聲,故名咕咕山,另有一說法叫芬芬山,因為原住民在這裡種了很多香蕉,而香蕉在原住民的話就叫芬芬。


黃金山傳說中的藏金秘道。(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黃金山的傳說非常逼真,曾吸引好幾家公司來挖寶,前前後後挖了40、50年,有挖到當初日本兵挖來埋藏黃金的密道,也有日本兵的水壺,但就是沒有傳說中的黃金,最後這幾家公司全都倒閉了,受惠的只有被雇來工作的原住民。

接著,第二站就是黑黑谷,有瀑布也有吊橋,還可下到濁水溪河床玩水。再繼續前行的路其實是日據時代的警備道,已不是真正的古道了,古道其實在警備道下方,一直要走到鐵橋才又重新回到關門古道上,不久,古道終點巴庫拉斯就在眼前。


巴庫拉斯部落的石板屋遺址。(黃淑貞/大紀元)

巴庫拉斯是原住民的舊部落,宋賢明22年前剛進來時,觸目所及盡是石板屋遺址,包括原住民的房子及日據時期的教育所和駐在所,生態農莊的石板屋就蓋在教育所及駐在所的基地上。

他開始蓋石板屋時心想,「既然來了,就要配合當地的人文」,弄得很豪華也沒意思。他就地取材,在河床整整撿了9個月石板,再請部落的老師傅進來蓋,4個月後大功告成,他原本以為幾十萬元就足夠了,結果工資竟耗費了200多萬元,大大超出預算。

生態之旅

「哇!這麼好的一個地方!」宋賢明不禁驚呼。民國83年他剛進來時,巴庫拉斯還完全沒有開發,生態好得不得了,他從警備道最高點阿里曼就必須步行,沒有車路,只有一條薑農蝸牛車走的小泥路,薑農的墾地一年一換,路崩了也沒人修,把人車完全隔絕在外面;即使到現在,也只有靠四輪傳動車接駁才能到得了。

溯溪

巴庫拉斯3面環溪,愛玩水的溯茂溪可玩半天,邊玩水邊認識認識一些野菜,像山茼蒿、大花咸豐草,或者藥草類的肉桂、串氣、木賊、茄冬、山歸來,還可觀賞河中的蝦、蟹、苦花魚的生態,溯到上游,有一小瀑布可享受豐富負離子。


位於巴庫拉斯生態農莊後山的大瀑布。(黃淑貞/大紀元)

腳力夠的,下午可爬上農莊後山,到另一條溪流的上游有欣賞2、3層樓高的大瀑布。冬天枯水期,如果能安排一天的溯溪行程,可選擇溯濁水溪到上游看河床景觀,早上背乾糧和麵到上游野炊,到下午才盡興而歸。

水力發電



巴庫拉斯生態農莊的水力發電系統。(黃淑貞/大紀元)

生態農莊還引茂溪水以水位落差發電,20年來已採購第3台微型水力發電系統,可發電3千瓦,讓生態農莊自給自足,電燈、冰箱及電熱水器全年不缺電,發電完的尾水則導入3個魚池養魚。

豐富的生態

巴庫拉斯的白天很熱鬧,常見的蝴蝶有白紋鳳蝶、青帶鳳蝶、玉帶鳳蝶、黑鳳蝶、琉璃紋鳳蝶,鳥類則有五色鳥、台灣藍鵲,高海拔的鳥也會下來,比如灰頭山椒、冠羽畫眉、白紋畫眉、紅嘴黑鵯、紫嘯鶇等都有,大型的哺乳類,山豬、山羊、山羌、水鹿不一定看得到,但可以聽到聲音,從河床的足跡也可做判斷。

認識10種蛙的生態、賞蝦、觀星及賞螢,讓巴庫拉斯的夜晚充滿知性和感性。宋賢明說,春、夏、冬季各有不同的蛙種;晚上觀星,天氣好的時候可以看到星海;螢火蟲的部分,3、4月以黑翅螢最多,雪螢則比較少,從3月底到4月中的草地上還會有亮亮的山窗螢幼蟲。

漂漂河



來自嘉南平原的甘先生在萬大溪體驗漂漂河。(黃淑貞/大紀元)

隔天早上,到濁水溪的主要支流萬大溪坐漂漂河,很舒服,能體驗最自然的休閒方式。地利國小校長陳超明利用主辦師專同學會的機會,把巴庫拉斯獨有的漂漂河介紹給9部車的50幾個同學家屬。陳超明表示,在地利住久了就會知道當家導遊是誰,私房景點在哪,因此就辦成了這個令大家記憶深刻的活動。


在萬大溪撿拾的龍紋石。(黃淑貞/大紀元)

盧老師的女兒體驗後表示,坐漂漂河可邊玩水邊欣賞風景,非常好玩,順流而下,山很漂亮、水很涼、天很藍,心情整個飄飄然;想要再玩一次,但是不行,後面等的人太多了。幸運的話也許能撿到漂亮的龍紋石,則是意外的收穫。另外,大石頭上展現的板岩和頁岩生態。

攔河堰攔截溪沙

宋賢明感嘆,巴庫拉斯往萬大溪上游1公里處,原本有一個1公里長,壯觀又漂亮的石城谷,但民國90年集集攔河堰建成後,上游的沙子無法隨水流沖到下游,在上游堆疊的結果,石城谷已被埋掉一層樓高。反而在攔河堰的洩洪道下方形成第二個壯觀的石城谷,也有一樓高。

濁水溪是台灣最長的河流,共有三大支流,萬大溪是第一條大支流,到龍門橋又納入玉山山系的第二條支流陳有蘭溪,到竹山又有阿里山系的第三條支流清水溪。濁水溪的砂石場以前在西螺一帶,集集攔河堰建成後,已上移到集集、水里一帶。

藥草奇人阿順伯



藥草奇人阿順伯(中)。(黃淑貞/大紀元)

枯水期,6、7個人手牽手渡萬大溪是巴庫拉斯人文生態行程的難忘經驗,而且要想到對岸造訪藥草奇人阿順伯,已沒有其他的選擇,只有硬著頭皮撩下河去。

阿順伯可以一人單獨在深山住上40、50年,特殊的生活經驗及人生哲學,值得花上一下午來跟他聊聊。他平時只有太陽能收音機相伴,而且不出門也不會和台灣社會的脈動脫節,對社會時事的掌握疫點都不輸忙碌的現代人。

66年藥草人生見證先賢智慧

76歲的阿順伯,10歲時就和藥草結下一生的緣分,退伍後在信義深山長住,遍嘗3千種藥草,對各種藥性如數家珍,宛如現代版的神農氏,經過66年來的不斷努力,已成為台灣藥草的一部活字典,也見證了藥草先賢濟世救人的智慧。

阿順伯表示,他和前司法院長林洋港是日月潭頭社村的鄰居,從小就對藥草有濃厚興趣,孩童時開始隨祖母到野外採藥救人,後來又跟父親和長輩學習藥草,到青少年時已懂得數百種台灣藥草。

長大後他更飽覽《本草綱目》、《本草綱目拾遺》、《台灣藥用植物》等宋明清及台灣藥草前輩的著作,阿順伯說,往往一看就是一整天,而且對書中記載的3千種藥草幾乎過目不忘。

19歲時他開始入信義深山採藥,退伍後乾脆在山中就地取材搭竹屋長住,全心投入採藥草,並一一以自己的身體和書上的記載作驗證。他常常一出門就是好幾天,最遠的一次,從地利出發,經過七彩湖,翻越中央山脈到花蓮萬榮、鳳林山區,共走了7天。

他的「家」雖有「信義鄉地利村開信巷113號」的門牌,卻從來沒有郵差敲過門,因為進出山區只有一條4輪傳動才能走的小山路,而且還必須手攜手串成人牆,才能涉湍急溪水造訪他無水無電的竹管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jboxco 的頭像
    mjboxco

    為夢想旅行

    mjbox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