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人真的是水做的嗎?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系主治醫師顏宗海指出,人體內肌肉組織的含水量遠高於脂肪組織,所以成年男性的身體總含水量最高、占約六成,女性含水量則約占五成。至於足月出生的小寶寶總含水量高於七成,早產兒更高達八成。
所以,適量補充水分有益身體健康,那我們一天到底應該喝多少水呢?
顏宗海表示,歐洲食品安全局(ESFA)以年齡層分別建議喝水量,小於六個月的嬰兒每天需攝取每公斤100到190豪升的水分,6到12個月的嬰兒則應攝取800到1000毫升,一歲後的幼兒是1100到1200毫升,2到3歲的孩童則是1300毫升,4到8歲孩童則是1600毫升。
至於9到13歲,男童每天應設2100毫升的水分,女童為2000毫升。14歲以上青少年和成人相同,女性每天需喝2000毫升,男性為2500毫升。孕婦則建議每天額外喝300毫升的水,哺乳婦女也需每天額外補充700毫升的水。
不過,上述的建議飲水量怎麼喝,才能如願達到目標呢?振興醫院營養師涂蒂雅建議,一次喝水約200到400毫升,少量多次比較好,一次喝太多水,身體無法吸收,就會直接以尿液排除。
涂蒂雅說,很多上班族水沒有喝夠,是因在辦公室都用馬克杯喝水,覺得走去茶水間裝水太麻煩。建議民眾可準備一個1000或2000毫升的大瓶子,每天提醒自己中午或下班之前喝完。
「我自己是在辦公桌前貼便條紙,提醒自己9點、12點及17點要喝完500毫升的水。」涂蒂雅解釋,她9點後會離開辦公室看病人,無法喝水,所以喝完水才會離開辦公室。中午前喝水則可以增加飽足感,下班前再補充水分,這樣一來,在上班時間就能補充至少1500毫升,剩下的水分則回家補充。
但是,長輩常常喝水量不足,涂蒂雅解釋,器官知覺敏感度會隨年齡增長降低,僅管身體該補水了,卻不覺得口渴。另有老人家不愛喝水,可能是因吞嚥功能退化,喝水易嗆到,或也可能是擔心晚上頻繁起床尿尿,寧可不要喝水。
涂蒂雅說,她曾遇過一名住在護理之家的阿公,一天只喝500毫升的水,且寧願以酒代水,但喝酒會利尿,反而水應喝得更多才是。此外,阿公因為行動不方便,大小便都需要他人攙扶,為了不麻煩別人,他飯吃得少,水也喝得少。
但是,也有老人家是真的不愛喝水,因水「沒味」。
涂蒂雅說,為補充足夠水分,正餐建議長輩可多吃帶有湯水的主食,例如湯麵,配菜可利用菜汁勾薄芡,除了增加水分攝取,也可增加食物的濕潤以幫助吞嚥。點心則可以水果、白木耳飲、鮮奶或豆漿來補充,同時又能補營養。
若要避免嗆咳,可在湯水的食物中,加一點市售增稠劑、蓮藕粉或洋菜,讓液體稠化。涂蒂雅說,但如果老人家本來食慾就很好了,還是多喝白開水更佳。
不過,有一些病人喝水是必須要限量的。顏宗海指出,包括腎臟疾病、心臟衰竭及肝硬疾病患者,平時喝水都要注意。以洗腎病人為例,因無法正常排尿,喝水喝太多容易水腫,所以會特別叮嚀水不要喝太多,一天1500毫升就夠。
涂蒂雅補充,心衰竭病人若水喝得太多,心臟要把血打出去,就必須打得更大力,所以依據心衰竭程度,患者可能被限制每天飲水量。肝臟疾病者則是因體內有腹水,要限制水分以免水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