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精選書摘】編按:以一首《容易受傷的女人》走紅的香港歌手鄺美雲,54歲的她驚傳膝蓋軟骨嚴重退化,下樓梯需以輪椅代步。這樣的病症多稱為退化性膝關節炎,起因多是關節軟骨磨損的關節病變。除了避免膝關節受傷外,還可以透過那些食物幫忙顧膝蓋呢?
預防膝退化性關節炎,首先必須保持理想體重
膝關節的保健之道,首先必須控制體重,以減輕關節負擔。其次應加強關節周圍肌肉力量,以發揮鞏固關節效果,通常可選擇游泳、慢速行走等。至於會增加關節負擔的動作或活動,如蹲踞、爬樓梯、提重物、走遠路等,則應盡量避免。
據研究顯示,肥胖增加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疾病發生率,而體重減輕後,可降低疾病發生率和改善關節疼痛症狀。根據2013年研究報告,454位平均55歲體重過重或肥胖,患有輕到中度膝關節退化疼痛者,隨機分三組進行減重。
一組結合低熱量飲食和運動治療,其他2組,則採取低熱量飲食或運動治療。18個月後,平均減輕體重(相較於原體重的%),結合飲食和運動治療組減10.6公斤(11.4%),飲食組減8.9公斤(9.5%),運動組減1.8公斤(2%)。再度證實,減重須結合飲食和運動治療,可更有效改善關節退化的疼痛和運動能力。
補充特定的營養素,可有效改善退化性膝關節炎?
在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的臨床研究中,曾分別或合併補充抗氧化劑(維生素C、E)、酵素水解膠原蛋白、鳳梨酵素、薑黃素、薑汁、葡萄糖胺和軟骨素等,多數研究結果顯示,無法達到有效緩解疼痛或是減緩關節腔變窄。
但仍有研究認為可藉由補充營養,達到促進關節軟骨的修補,增加滑液的黏多醣體成分,減緩關節損傷和疼痛。下列分別討論之:
維生素C
維生素C能促進膠原蛋白的合成,具抗氧化,可提高軟骨細胞的修補力,降低關節炎的疾病進程。有文獻指出平均每天攝取超過152毫克維生素C(相當於3顆柳丁或200公克芭樂),疾病進程危害可降3倍。
維生素E
有研究指出維生素E,可減輕退化性膝關節炎疾病進程的危害。但2001年的研究指出,每天補充500 IU(國際單位)維生素E,6個月後,結果無法有效緩解疼痛或是減緩關節腔變窄。
膠原蛋白
膠原蛋白有獨特的三股螺旋結構(像繩索),是組織細胞外間質之主要結構性蛋白質。有文獻指出酵素水解的膠原蛋白,可緩減膝或臀部退化性關節炎之患者的嚴重疼痛。但另一篇結合多個國家之研究,卻指出對患者並無助益。
關節軟骨主要是第二型膠原蛋白,可由雞胸軟骨和鯊魚軟骨,利用酵素水解(胃蛋白酶、木瓜或鳳梨蛋白酶)萃取為小分子胜肽鏈或胺基酸。平日所吃的豬皮、魚皮和軟骨等含膠原蛋白的食物,烹調加熱後,不易維持三股螺旋結構和生理活性,會變成明膠。
市售膠原蛋白會因製備方法和是否保有三股螺旋結構和生理活性,以及分子量大小,皆影響吸收和功效。
鳳梨酵素
一群「分解酵素」的統稱,包括幾丁質酶與蛋白酶等。鳳梨莖部的酵素含量濃度遠多於果實,市售鳳梨酵素乃由莖部所提煉。幾丁質酶可水解幾丁質,產生低分子量的幾丁寡醣(由2~10個的葡萄糖胺所組成)。
鳳梨酵素的蛋白水解作用,能影響淋巴細胞的活性,具抗發炎、消腫作用,對關節炎具有治療效果。有9個膝退化性關節炎研究,患者每天吃160~1000毫克,結果有改善效果。
薑黃素
薑黃素來自於薑黃根莖,屬咖哩原料之一,屬多酚類化合物,具特殊藥理結構,有抗氧化與抗發炎等作用,對人體毒性低,且副作用小。有文獻指出膝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每天服用2克薑黃粉,一週後可改善關節疼痛和功能。
薑汁
薑所富含的辛香成分「薑醇」,可抑制環氧合酶和脂氧化酶的合成,具抗氧化和抗發炎。薑醇含量以乾薑最高、生薑次之、嫩薑最低。據研究,薑清除自由基之能力,不論是高溫水煮或是打成薑汁,皆無顯著差異。有文獻指出每天攝取2次255毫克的薑汁,可降低膝關節疼痛。
葡萄糖胺
以蝦蟹殼或烏賊軟骨為原料,利用酸和鹼液的作用,去除蛋白質和礦物質,製備幾丁聚醣(葡萄糖胺聚合物)。臨床有些研究認為葡萄糖胺硫酸鹽每日服用1500毫克,可緩解關節疼痛或是改善在影像學關節腔狹窄程度。
有研究指出葡萄糖胺可減少軟骨基質的分解,亦提供原料,合成軟骨素,同時也可調控發炎性細胞激素,減緩關節炎。但近年大型臨床實證醫學研究,認為並無明確證據顯示有療效。
軟骨素
雞胸軟骨是天然軟骨素來源,可作為補充構成骨關節結構的物質,研究發現可有效降低發炎性細胞激素和一氧化氮的產生,進而維持軟骨之生理活性及降低軟骨基質磨損,延緩關節炎病程。有文獻指出每日服用軟骨素800或1200毫克,可緩解關節疼痛或是改善影像學關節腔狹窄程度。
營養保健之道
每天攝取健康天然營養均衡飲食,加強抗氧化和特殊營養素,並搭配適度運動和強化大腿股四頭肌的肌力訓練等整體性保養方式。治療膝退化性關節炎,應依據患者疼痛程度、活動量、職業勞動度,以及期望處理的方式和程度等來處理。
2008年美國骨科醫學會提出不建議民眾服用葡萄糖胺和軟骨素來治療膝關節炎,2014年美國家庭醫師學會也再次提出同樣的看法。民眾若想服用特殊保健產品,應先與醫師和營養師諮詢討論,尋求幫助,提高效益。
留言列表